学校主站 学生工作网 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 互联网技术学院 招生网 经济管理学院

党团建设

​中华文脉传承团——青春守护非遗,文脉浸润乡野

来源:本站 浏览量:1593 日期:2025-07-15

       为深入了解滇南地区的历史文化,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。2025年7月6日—7月8日,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玉溪和泸西,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探索实践活动。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一、解码古窑文明,传承中华文脉

       2025年7月6日,中华文脉传承团首先来到玉溪窑址博物馆,开启了对古窑文化的深度探寻。在斑驳窑痕与青花纹饰中,触摸历史温度,感悟文化传承。从元末明初的龙窑遗址到上万件出土的残瓷碎片,从粗犷拙朴的青釉器皿到灵动的青花纹饰,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。
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二、探访千年窑火,学习传承窑文化

       玉溪窑的青花瓷在技艺和风格上受到景德镇等内地窑口的影响,同时也保留了鲜明的云南地方特色,这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特征。通过对玉溪窑址的发掘和研究,可以了解现代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、技术特点以及生产规模等信息,这对于推动我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。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青花瓷展品,同学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所折服,仿佛能看到当年窑火熊熊、工匠们忙碌的身影,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不易。
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三、齐聚周衣村:彝族织染工艺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2025年7月8日,中华文脉传承团来到泸西三塘乡的周衣村,土织布技艺是周衣村女性的传统手工技艺,其生产技艺是千百年来彝族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。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从麻到线到布,要经过搓、浸、织、上色等复杂繁琐的工艺。在泸西县三塘乡周衣村,每家每户都有老式织布机,彝族女性闲暇时会聚集在一起织麻纺线。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制作服饰面料的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决定着服饰在质感、款式、色彩及艺术上的风格,接续了中国传统服饰由经纬线交织的古老文明。这些服饰承载了岁月的艰辛,见证了彝族生活的富足,每当村里举行重大节日和活动时,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依然可寻可见。织染工艺和刺绣技艺,更是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。



活动现场


       “中华文脉传承团”的这次三下乡活动,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之旅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青春守护非遗,文脉浸润乡野”的深刻内涵,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。文:熊敏/图:杨善棋/一审:张丽萍、二审:牛笛、三审:黎红梅/一校:张丽萍、二校:牛笛、三校:黎红梅/责任编辑:邱家玉